關注女性健康,任何婦科疾病都重在早檢查、早發現、早針對治療。就診建議女性朋友們到正規有資質的專業婦科醫院,避免小診所因技術設備落后以及收費不規范而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24小時婦科咨詢熱線:
才剛生完孩子,怎么子宮掉出來了?!
27歲的顧女士剛剛升級為新媽媽,開始幸福而忙碌地照顧起小寶寶。然而她發現,自從生產完后,自己每次大笑或者稍用力咳嗽時,下面都會不由自主地有尿液流出來,有時候她還會感覺下身有東西掉下來。
但是忙碌于照顧孩子與家務活,顧女士對這些現象并沒有太過在意,想著這些應該是生完孩子會有的正常反應,多休息一下,過一段時間就會好了。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癥狀不僅沒有減輕,甚至還加重了。顧女士常感到尿頻尿急,動靜一大就會有尿液漏出,以至于她都不敢怎么出門了。更可怕的是,一次她用鏡子照看自己的下體,發現外陰竟有一塊“肉”脫出!這塊肉變得越來越大,甚至要影響到行走。
去醫院檢查才知道,一切異常的罪歸禍首竟是“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聽起來就非常恐怖,好好的子宮,為什么會“掉”出來呢?到底困擾無數新媽媽的這種產后常見病是怎么回事?下面一起來聽聽醫生怎么說吧!
分娩損傷是子宮脫垂發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難產、第二產程延長或經陰道手術助產,易造成宮頸、宮頸主韌帶、子宮骶韌帶和盆底肌肉的損傷,如果分娩后未能恢復正常,就容易發生子宮脫垂。
其次,產褥期的新媽咪常常仰臥,且易并發慢性尿潴留,子宮易成后位,子宮軸與陰道軸方向一致,遇腹壓增加時,子宮沿陰道方向下降而發生脫垂。產后便秘、產后咳嗽、持續的下蹲、產后過早勞動、產后過重,都能使得腹壓加大,可引起子宮脫垂。
此外,營養不良導致的肌肉萎縮、盆腔內筋膜松弛,以及年老時卵巢功能減退導致的雌激素分泌減少,使盆底支持組織變得薄弱、松弛,也會引起女性子宮脫垂。
一般來說,子宮脫垂可分三度:
一度:宮頸口位于坐骨棘水平以下;
二度:官頸部分垂至陰道口外,大部分宮體仍然在陰道內;
三度:宮體、陰道前壁及部分陰道后壁翻出了陰道口外,這種程度的子宮脫垂患者一般會在運動、站立、下蹲或身體劇烈震動時,感覺到陰道內有異物脫出。
1.配合分娩
在分娩的過程中,媽咪們應該放松心情,不要過于害怕和緊張,更不要只顧著哭喊,用力不當。媽咪們應該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分娩,減少對會陰部的損傷。
2.產后喂乳
母乳喂養時,寶寶的吮吸刺激可引起媽媽子宮收縮,有助盆腔個韌帶的恢復,防止產后子宮脫垂。
因此,除非特殊原因,建議產后要進行母乳喂養,促進子宮恢復的同時,對寶寶的生長發育也非常有幫助。
3.避免久蹲
分娩之后,新媽媽需要3個月左右的時間來恢復盆底肌肉,這段時間內要盡量避免久蹲,不然很容易出現子宮脫垂。
烏魯木齊陽光婦科醫院提醒各位新準媽媽們:
產后42天要記得去醫院復查,目的是檢查各個器官和身體有沒有恢復好,如果在這其中發現有異常情況,醫生會采取措施并對寶媽及時治療。新媽咪們要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產后出現任何可疑的癥狀,不要煒疾忌醫,以免病情拖延加重。
如果您也有相似的困擾,或有更多女性健康方面的疑惑,可以撥打熱線0991-4822178。

【公立醫院改革】公立醫院改革實施方案...